肺癆病

2003/03
2004/07/09 校對

肺癆病在皇帝內經已有記載,但即使發展到現在,已經有先進藥物可以抗菌,但肺癆病仍然有增無減。自1993至1999年,世界衛生組織都致力推行防癆,但只有小數地區有成效。香港每年有七千多宗新症﹐每一千個香港人就有一個新患病者。以一生人計,十三個香港人就會有一個人有肺癆,北美洲少十倍,但在原住民社群裡面,個案數字又比平均高四倍。

肺癆病增加原因:

1.愛滋病患者的話數目增加,因為病人的免疫能力減弱,容易加速肺癆發病和傳染,有15% 愛滋病患者是死於肺癆。

2.肺癆藥物在五十年前已經開始使用,愈來愈多肺癆菌對多種藥物產生抗藥性。 原因歸咎於有些病人一好轉就停止服藥,又或者醫務人員用藥的數量或份量不足,藥物短缺。肺癆不能根治就比不治更壞,因為患者會繼續散播病菌,而這些病菌是特別頑強,需要用更昂貴的藥物和更長的療程,甚至要長達兩年的療程來治理,副作用更多。

3.因人口流動,旅遊,生意,移民,將病菌帶到各地,在難民營或者收容所,感染肺癆病菌可以高至百份之五十,而在北美洲﹐無家可歸的露宿者亦有許多染上肺癆。

肺癆菌是經由空氣散播,吸入在咳嗽或打噴嚏時產生的小微粒,但通常要較長時間的接觸才會感染。大部份人的抵抗力足,感染後病菌只會潛伏體內,唯一改變就是皮膚會對結核菌試針由陰性變為陽性,直到身體抵抗力弱的時候才會發病。發病現象是持續咳嗽,咳血,日漸消瘦,午後潮熱,夜間盜汗,而肺癆更可以在肺以外引發炎症,包括心包、腹腔、腎、骨、腦及感染淋巴腺引至癆瀝。

診斷: 肺x光片,痰的化驗,塗片及培養細菌,進一步做 CT 電腦斷層素描, 支氣管窺鏡,肺部組織檢查。

治療開始要連續兩個月用四種藥物,之後減至兩種,包括雷米峰 ( INH ) ,利福平 ( RIFAMPIN ) ,乙安霉素( ETHAMBUTOL ) ,比呔絲胺 ( PYRAZINAMDE ) ,通常兩個月後就不會再傳染,六個月後有 95% 康復。

全監察治療:即是在有人監督下食藥,最為有效,否則 1.病不能醫好,2.傳染給親友,3.結核菌產生抗藥性,4. 3% 病人會死亡。

副作用是作悶,胃口退減,頭暈耳鳴,視力不清,皮膚過敏。雷米峰會引致神經損傷,但只要加服維生素B6(10至50mg)便可預防。另外如果能夠保持心境開朗,飲食均衡,足夠休息、運動、呼吸新鮮空氣自然更好。

在北美洲無需作預防肺癆注射,但在東南亞居住,15歲以下的小朋友和初生嬰孩都應該接受卡介苗防疫注射,可以有六成的效用減低嚴重肺結核病,但如果缺乏免疫功能的人就不可以接受卡介苗注射,因為是活性疫苗﹐會引致局部感染。配合卡介苗的注射,患者早些就醫,檢查家屬,和注意身體健康,肺癆病應該可以受到控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