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行保健
2004/04/18許多加拿大人都喜愛到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旅遊﹐享受陽光。 但統計顯示﹐到一些衛生環境較落後的地方旅遊﹐在兩週時間內﹐50% 的人會有痾嘔肚痛的症狀。 其中 1/5 的病人要臥床休息﹐1/10 會比較嚴重和有缺水的現象。
病原多數是細菌﹐單細胞寄生蟲和過濾性病毒感染﹐以細菌感染最常見。 主要有沙門氏桿菌 (SALMONELLA) 、大腸桿菌 (E. COLI) 、結腸彎曲菌 (CAMPYLOBACTER) 和赤痢桿菌 (SHIGELLA)。 單細胞感染如鞭毛虫 (GIARDIA) 和阿米巴變形虫 (ENTAMOEBA) 就會導致持續數星期的腹瀉。 近年有許多宗近洛沃克病毒 (NORWALK - LIKE VIRUS) 感染的個案﹐多數發生在人多聚集的環境﹐如遊輪、火車和旅遊巴士。 病原多是經由食物或食水傳染。 食物方面﹐最好避免食用 CUSTARD、MOUSSE、沙律醬、薯仔和蔬菜沙律﹔和比較難清洗的水果如葡萄、士多啤梨、草莓和街邊攤檔的食品﹐避免使用非一次即棄的碗碟。 有些地區的水源﹐容易受到人類和動物的糞便或肥田料污染﹐而且消毒程序不足﹐所以不能直接飲用。 加拿大的水比較清潔﹐加上用氯氣消毒﹐大部份都可以飲用。 但到外面旅行﹐便一定要小心飲食﹐以免病從口入。
預防感染要遵守煮熟﹐煲滾和批皮才吃的守則。 儘量不要光顧衛生條件差的街邊食肆﹐不要吃魚生和半生熟的肉。 飲用煲滾過的水﹐或可靠的樽裝水、汽水和密封包裝的果汁和牛奶﹐不能加生雪。 生果要用肥皂水洗乾淨批皮才吃。避免暴曬、喝酒、吃太肥膩和重味的食物﹐因為會刺激腸胃。
如果痾嘔肚痛的症狀維持超過 48 小時﹐糞便有血、發燒發冷、缺水﹐或持續嘔吐和腹痛加劇﹐就要儘快就醫。 止嘔可以採用肛門塞劑或注射針藥﹐用口服的途徑補充水份比靜脈注射舒適和安全。 儘量不要用止痾藥物﹐因為病菌滯留在腸胃內會繼續增生﹐早些排洩乾淨反而可以減少絞痛和脹悶的感覺。 而且止痾藥物並不會減少水份的流失。 補充水份可以用有少量鹽和糖份的運動飲品﹐或水溶劑。 或將一茶匙的食鹽﹐8 茶匙糖加進一公升水﹐每小時喝少量﹐逐漸增加﹐務求不要再引起嘔吐。 如果懷疑是食物中毒﹐最好用乾淨的小瓶盛載起嘔吐物和糞便交給醫生送去化驗。
到熱帶地方旅遊﹐除卻基本的破傷風、痲疹、小兒痲痺、和感冒的預防注射之外﹐我們建議預防甲型肝炎﹐出發前兩星期注射第一針﹐四星期之後 90% 有抗體﹐六個月之後再補多一針﹐99% 有效﹐而且可以維持十年以上。 但若果 69 年前在香港或南中國居住﹐現在年歲超過 45 歲的人仕﹐90% 以上曾經受過甲型肝炎感染﹐多數已經免疫﹐但亦可以驗血測試來確定。
新出一種預防大腸桿菌和霍亂的口服疫苗 (DUKORAL)﹐在出發前兩週服食第一劑﹐七天後服食第二劑﹐60%有效﹐價錢約加幣$40。 如果要到中南美洲、非洲、印度和東南亞比較偏遠的地區﹐就應該要預防腸熱症﹐可以分四次服用口服的疫苗或注射一劑﹐兩種疫苗都是 65% 至於75% 有效﹐價錢約$35。 其他個別地區需要的特別預防注射和藥物﹐可以瀏覽網上疾病控制中心 CDC 的YELLOW BOOK﹐。 若果旅遊有重要的工作或比賽﹔與及一些抵抗力弱﹐免疫功能不足﹐或有長期病患者﹔又或者目的地缺乏醫療設施﹐可以考慮服食沙星類抗生素預防和治療細菌感染。
今年中國報導的傳染病例﹐以甲乙型肝炎、肺結核、淋病、阿米巴痢疾居首﹐佔總數 85%。 預防肝炎可以注射疫苗﹔減少呼吸道疾病感染﹐可以避免到人多聚集的地方和戴口罩﹔預防其他的病症﹐就要在飲食和行為方面小心謹慎一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