體重驟降

2006/01/16

聖誕新年剛剛過去﹐很快又到農曆新年。 因為聚會和飲食頻仍﹐許多人都會擔心體重上升。 肥胖是北美洲人士的大敵﹐導致和使到許多疾病惡化。 但從另一個極端著眼﹐如果體重驟然下滑﹐亦會引起憂慮。 30 歲以後﹐一般人每年的體重會下降 0.3 公斤左右﹐但因為脂肪凝聚﹐於是產生中年發福的表面現象。 過了 60 歲﹐除非飲食過度﹐否則體重會持續每年下降 0.5%。 如果在六個月之內體重下跌超過 10 磅﹐或多於正常體重的 5%﹐就屬於病態。 但體重下降的比例要達至 20%﹐病徵才會變得明顯。 在院舍居住的年老病人﹐有半數未能夠維持體重。 而到醫務所求診的病人﹐有 1 至 8% 是因為擔心失重。 導致體重下降的原因有許多﹐但可以簡單的劃分為胃口增加和胃口減退兩大類。 胃口增加但體重仍然下降表示過度消耗或營食流失﹔通常病因都會比較明顯。 導致胃口減退而失重的病因比較多﹐而且較為隱晦﹐進食的熱能不能夠維持體重的需要。 其中一個病例是年輕少女容易患上的厭食症。 厭食症是一種嚴重的行為和精神病症﹐病人對體態過份執著﹐即使並非過重仍然刻意減肥﹐不但減少進食﹐更服食瀉藥和減肥藥物﹐與及做劇烈運動﹐短期內體重銳減至標準體重的 80% 以下。 如果未能夠及時發現和控制﹐可以做成對身體永久的損害﹐甚至休克死亡。

如果胃口增加或保持一貫﹐但體重卻逐漸下降﹐首先要肯定病人有否量度清楚。 有一半自以為體重減輕的病人﹐其實重量並無重大的改變。 進一步要計算病人的進食量和消耗量是否有逆差。 病症方面最常見的是荷爾蒙分泌失調。 如果甲狀腺變得過度活躍﹐基本的熱能消耗就會提升﹐而病人的活動量和體能消耗亦會增加。 糖尿病失控﹐以致細胞不能夠吸收糖份﹐繼續刺激身體將脂肪和蛋白質消耗來供應糖﹐但糖份卻隨水份經腎臟流失﹐血糖高但細胞卻處於飢餓狀態。 另外較為罕有的是腎上腺出現嗜鉻細胞瘤 (Pheochromocytoma) 或腦下垂腺分泌失調﹐都會做成身體過度消耗的狀態。 腸胃有病﹐影響到吸收的功能﹔與及體力透支過度﹐都會導致失重。

導致胃口下降的原因有許多﹐包括長期的疾病﹐約略可以分為癌症和非癌症兩類。 癌症類佔 20 至 30%﹐最常發生的是腸臟癌和肺癌﹐與及男性的前列腺癌和女性的乳癌。 非癌病類的病症佔失重原因的 40 至 45%﹐ 最常見的是腸胃病﹐包括吞嚥困難、胃潰瘍、胃酸逆流等症狀。 荷爾蒙失調亦可以導致胃口不佳。 長期呼吸系統疾病﹐例如患有肺氣腫和哮喘的病人﹐如果病情惡化體重亦會下降。 心臟衰弱會導致積水﹐但真實體重卻會減低。 心理病症﹐包括抑鬱症﹐大腦退化﹐厭食症都會影響到食慾。

經過數週的觀察﹐如果確定體重是持續下降﹐下一步就要知道病人是否刻意主動去減低體重。 厭食病患者許多不肯承認自己有病﹐而且多方面隱瞞病情。問症時要了解到病人的社會﹐經濟和日常家居狀況﹐飲食習慣﹐服食的藥物與及煙酒問題。 臨床檢查要依據問症所得的資料﹐檢查可能受到影響的器官系統﹐包括癌症可能侵襲的部位﹐和基本的健康狀況。 實驗室的檢查﹐包括基本的驗血測試﹐量度血色素和白血球、肝、腎功能、血糖與及血液內包含的鈉、鉀、鈣、鎂、鐵、蛋白質和其他養份。 檢驗小便內流失的蛋白質﹐與及糞便是否帶有匿臟的血。 加上胸肺 X 光片﹐腹部的電腦素描﹐與及因應所需﹐檢查乳房和前列腺。 如果能夠詳細分析﹐可以找出 80% 的病因。 餘下 20% 原因未明的個案﹐通常體重下降一段時間之後便會維持在新低點。 在這組病人內﹐癌症出現的機會不會高於 2%。 但是最少每三個月要複檢一次﹐量度體重和觀察是否有新的症狀呈現。

治療是因應症狀與及致病原因來控制病情。 如果是因為進食不足﹐可以在監督下提供高熱能補充劑。 病人如果可以合作準確地將體重紀錄﹐與及進食的份量和運動量﹐都有助於調節體重。 如果體重在六個月內無故下降超過 5%﹐ 千萬不要掉以輕心﹐應要儘快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