眩暈症狀
2004/08/29一位 43 歲的男仕在工作時間突然覺得頭痛和眩暈。 回家休息後頭痛持續﹐而且開始嘔吐﹐兼且懼光和不能保持直線走路﹐覺得非常疲倦。 病人近期並無受過創傷或發生意外﹐而且一向健康良好﹐只是血壓稍為偏高和過重。 因為長期面對電腦工作﹐所以在近數月有頸和背痛的症狀﹔三星期前開始了頸背治療。 三天之前治療師曾經為病人做過糾正頸骨的治療。 臨床檢查除卻擺動頭部時眩暈的感覺特別顯著外﹐並無其他腦部和神經受損的徵狀。 腦部斷層素描並沒有中風﹐出血或腫瘤的病變。 頸部血管磁震素描顯示左脊椎動脈內壁有不規則的轉變﹐可能是血管內壁曾經撕裂﹐但沒有做成栓塞。腦科醫生建議病人休息和避免做劇烈運動和工作﹐每日服食阿斯匹林防止血結。
整脊治療導致頸部血管受損的個案甚為罕有﹐但卻是一個潛在的危險。 大部份的醫生都不贊成用拉緊頸部再突然扭轉的治療手法﹐尤其是不能用於兒童﹐因為他們的筋骨比較軟弱。
眩暈的病因有許多﹐中樞神經出問題的可能是因為中風、腫瘤﹐例如聽覺神經瘤、動脈栓塞與及較常見的偏頭痛。
有 20% 的人有頭暈或眩暈的症狀﹐年歲愈長就愈普遍。 眩暈是失去平衡而對外在環境產生的錯覺﹐覺得天旋地轉﹐而其實外間並沒有轉動。 頭暈則是內在的不穩定。 眩暈通常會有虛弱、出汗、嘔吐和臉色創白的併發徵狀。 要維持平衡是需要三個系統互相配合﹕ (一) 視覺系統可以觀察到身體的所在環境。 (二) 身體外緣的感官﹐例如四肢肌肉和關節的負重感覺﹐頸部對屈伸轉動和加速的反應﹐可以讓大腦知道身體的姿勢、位置和動作速度。 (三) 前庭系統包括內耳的平衡器官和第八對腦神經﹐可以感應到頭部的轉動﹐傾斜角度﹐加速和地心重力。
最常見的眩暈症候有 (一) 良性因姿勢變動的眩暈 (Benign Paroxysmal Postural Vertigo)﹐是當病人急速移動頭部﹐例如突然坐起身﹐或轉身望後時覺得眩暈﹐通常不會維持超過一分鐘。 (二) 前庭神經炎多數發生在 30 至 60 歲之間﹐是突發的眩暈﹐加上噁心嘔吐和失去平衡﹐但不會影響聽覺﹐通常會在一至六週內復原。 (三) 梅尼爾氏症 (Meniere's Disease)﹐ 俗稱耳水不平衡﹐開始時耳朵會有充塞感、和失聽、數分鐘後開始嚴重的眩暈﹐嘔吐和不平衡。 但通常數小時後會自動好轉﹐但輕微的症狀會持續數天﹐而且會多次復發﹐逐漸會損害到聽覺和平衡。
治療眩暈﹐最重要是決定致病的原因﹐幸而大部份都屬於良性。 但醫生必須憑藉問症和臨床檢查﹐決定有沒有更嚴重的內在病因和是否需要作進一步的檢驗和治療。 當急性眩暈發作時﹐可以注射止嘔吐和鎮定的藥劑﹐適量地補充嘔吐失去的水份。 儘量讓病人休息﹐在光線較暗的環境內保持靜臥和避免轉動頭部。但症狀控制後卻要儘快開始做漸進的頸部和身體運動。 中央神經系統對眩暈的感覺有極有效的壓抑和代償功能﹐而適當的刺激可以促進大腦的代償功能。 開始先做眼球運動﹐逐漸可以轉動和上下擺動頸部和頭部﹐之後嘗試低頭和彎腰拾物。 進一步練習跑步和跳繩﹐再嘗試閉目練習。
預防眩暈發作﹐如果是中樞血液循環受阻﹐應該針對改善病人的血糖、血壓和血脂肪﹐藉運動和適當的飲食來改善血液循環。 姿勢變動引發的眩暈就要儘量避免不適當的動作和姿勢。 梅尼爾氏症的病人可以服食預防的藥物﹐避免過勞和減少煙、酒和食鹽。 情緒緊張、心理壓力引致眩暈的人﹐可以嘗試用訓練行為的治療方法﹐減低壓力和增加信心。 暈車暈船的人可以預先服藥﹐保持空氣流通﹐放鬆一點和望遠一點。